海棠搜书 - 历史小说 - 满唐红在线阅读 - 第793章 做学问是有门槛的

第793章 做学问是有门槛的

    消息是苏定方派人传回来的,听完了消息的李元吉是一脸的错愕。

    梁师都这种行为已经不是在找死了,而是上赶着送死。

    就梁国的那个体量,跟人家突厥根本就没办法比。

    人家突厥动一动手脚就足以在梁国造成巨大的震动。

    所以梁师都特地挑选了一个突厥人蛰伏的时期向突厥发起进攻,看似挑选了一个好时机,可实际上就是去送死的。

    突厥人那是人,不是熊瞎子之类的,人家窝冬又不会真的挖一个洞把自己埋进去,美美的睡一冬。

    人家是能动的,并且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的。

    就梁国的那点兵马,人家一旦动了真格的,都不够给人家塞牙缝的。

    “梁师都这是疯了吗?”

    李纲在听完了苏定方传回来的消息以后,发出了一声来自于灵魂的拷问。

    坐在太极殿内两侧的裴矩、萧瑀、陈叔达、李神通、李孝恭、屈突通、秦琼等人虽然没说话,但他们的想法跟李纲差不多。

    梁师都现在的举动,就像是此前辅公右在东南道造大唐的反一样。

    看似很英勇,也很有志气,可双方的实力实在是太悬殊了。

    一旦双方展开了大战,这边不一定用力,那边可能就倒了。

    “梁师都又不是什么蠢人,他这么做应该有所依仗吧?”

    王圭在迟疑了再三以后,缓缓的开口。

    李神通在略微思量了一下后,点着头道:“以梁师都目前的所作所为看,也只有这个解释了。”

    说到此处,李神通仰起头看向其他人道:“可除了我大唐以外,谁又能给梁师都这个勇气呢?”

    如果说梁师都对突厥发起进攻,是大唐授意,有大唐支持的话,那倒是合情合理。

    毕竟,有大唐这个能跟突厥抗衡的庞然大物在背后撑着,梁师都完全可以进攻突厥,并且跟突厥打消耗战,把突厥往死里耗。

    突厥要灭了梁师都,自有大唐兜底。

    可大唐如今并没有在背后为梁师都撑腰,大家现在还是敌对关系,甚至大唐还等着在梁师都和突厥两败俱伤的时候,从中间便宜。

    所以梁师都跑去进攻突厥,就让人有点不理解了。

    屈突通沉吟着道:“会不会是西突厥?”

    东突厥挖了西突厥那么多墙角,要说西突厥没有怨气,那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如果有机会坑东突厥一把,或者从东突厥身上割一块rou的话,那么西突厥一定会积极的参与。

    而西突厥也是大唐绝大多数人目前已知的所有势力中,唯一一个能跟大唐、东突厥媲美的势力。

    在大唐不出面的情况下,能支持梁师都跟东突厥开战的庞大势力,只有西突厥。

    “有这个可能,但不排除梁师都孤注一掷。”

    萧瑀给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立马引来了李神通的嘲讽,“孤注一掷?梁师都把自己的梁国看的那么重要,怎么可能会孤注一掷。”

    李神通的话立马引来了屈突通、秦琼等人的附和。

    毕竟,梁师都是一个相当在乎自己基业的家伙,他要是有孤注一掷的勇气的话,也不会在朔方城向突厥人虚与委蛇,早在七十二路反王祸乱天下的时候,他就挥兵入主中原了。

    毕竟,在大唐平定其他反王的时候,他有大把的机会可以入主中原。

    无论是在刘武周祸乱并州的时候,还是在大唐和王世充、窦建德大战的时候,对他而言都是一个机会。

    他要是有孤注一掷的勇气,早就借着这些机会壮大了。

    可他没有,所以他到现在也是偏于一隅,仰仗突厥的鼻息过活。

    所以说他孤注一掷的跟突厥人血拼,想脱离突厥人的掌控,根本不可能。

    萧瑀也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,而是在李神通等一众武臣说完话以后,反问道:“那么依照你们几位的意思,梁师都之所以会主动向突厥发起进攻,肯定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持咯?”

    李神通翻了个白眼道:“梁师都是不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持,还要查证,不是我们说了算的。”

    秦琼等人跟着点头。

    萧瑀还要发问,不过话到了嘴边却没有继续开口。

    他也不是想刁难人,想跟李神通作对,他纯粹是自己也不敢肯定梁师都是不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持,所以在抛砖引玉。

    李元吉见李纲等人都认为梁师都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持,出声道:“那就让人查查,看看梁师都近一段日子以来,是不是跟西突厥有所交流。”

    李神通点着头道:“顺便也得让凉州的人盯着点,看看西突厥人在梁师都进攻突厥的时候,有没有什么动作。

    如果西突厥也出兵了,那就说明梁师都真的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持。”

    李元吉点了一下头道:“此事我会交代下去的。不过,无论梁师都是不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持,他此次进攻突厥,我们都不能坐视不理。”

    李神通等人齐齐点头。

    大唐早就已经派出了兵马等着捡便宜呢。

    如今梁师都出了昏招,帮管有没有后手,对大唐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。

    大唐要是cao作得当的话,说不定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朔方城。

    陈叔达在李神通等人点头之余,疑问道:“殿下的意思是,趁着这个机会,提早出兵?”

    李元吉也没有瞒着,点点头道:“我确实有这个想法……”

    梁师都都开始发疯了,大唐要是不趁机出去捞好处,那简直就是暴敛天物。

    就算梁师都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持,跟西突厥人达成了什么协议,跟西突厥人一起进攻东突厥,也不影响大唐趁机去占便宜。

    毕竟,西突厥和大唐中间还隔着一个东突厥呢。

    西突厥唯一跟大唐接壤的地方就是凉州。

    只要大唐将凉州防守好了,就算把梁师都的梁国全捡了。

    作为梁师都新主子的西突厥也拿大唐没脾气。

    所以,这个好处可以捞,这个便宜可以捡。

    陈叔达皱着眉头道:“就怕梁师都这是跟突厥商量好的,故意引我们上钩……”

    这话确实在理,不得不防。

    李元吉点着头道:“那我们就让苏定方查清楚了,等到梁师都真的跟突厥交上手了,再动手?”

    李神通等人纷纷点头道:“理应如此。”

    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。

    在送走了李神通等人以后,李元吉立马派人去给苏定方传令,同时还秘密的给苏定方送去了一封密信。

    密信的内容是有关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的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还算看得清楚大势,也知道什么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的。

    没有梁师都那么疯狂。

    历史上大唐在征讨梁国的时候,就是他宰了梁师都,举城投降的。

    如果他能继续复刻他在历史上的壮举,那大唐此次从梁国捡便宜也会容易一些。

    如果运气好的话,说不定还能荡平梁国,将梁国彻底的变成大唐的一域。

    具体的就要看苏定方怎么cao作了,反正能指点的都指点了,剩下的就是静等了。

    毕竟,这种牵扯到三方,甚至四方势力的大战,没那么快结束。

    当然了,也没有那么慢。

    毕竟,这个时代的兵制,以及这个时代的后勤,还支持不了大军在外面征战七八年。

    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战事一年半载,或者两三年内就结束的原因。

    所以,这一场战事,短则半年,长则一两年才能有结果。

    李元吉已经将这件事交给苏定方去主持了,他也信得过苏定方,自然没理由一直盯着。

    在将针对梁国的战事交给了苏定方以后,李元吉就着重的盯起了推广蒙学、推广杏庐的两大事宜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的诸如漕运、海运、推广水稻、修桥补路等事宜,那都不是一时半刻能办成的,得靠着时间去磨。

    推广杏庐的事情,一直在暗中进行,再加上这是一桩由朝廷出钱,又利国利民的好事,所以没有遇到什么阻碍。

    毕竟,李元吉在采取了许敬宗奏上来的办法,让许敬宗开始在保留和改良原有的医署的基础上开设杏庐,各地的医署都得了好处,各地有名望的大夫们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,一些已经开设了杏庐的地方的百姓也体验到了杏庐带来的好处,所有人都在称赞杏庐,所以就没有人去阻碍杏庐的发展了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各地的药商、采药人,在杏庐被推广开来以后,生意和收入也有所增加,对朝廷开设杏庐的事情自然是一个劲的吹捧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但凡是对推广杏庐有异议,又或者是有什么不满的,都被他们冲了个干干净净。

    所以推广杏庐的事情简直顺利的不能再顺利了。

    唯一的缺点就是费钱。

    短短数月,就烧了足足一百多万贯钱。

    这些钱放在宋明清时期不算什么,可是放在如今的大唐,那就是一笔巨款。

    要知道,大唐在修桥补路上面的拨款,也才三十万贯而已。

    相比起来,推广蒙学的事情就省太多了。

    除了李渊做主在长安城内开设的几家蒙学,内库出了一点钱以外,剩下的诸如张亮、张平高、许世绪等人开始的蒙学,朝廷也好,内库也好,一分钱都没花,都是他们个人出资。

    不过,不花钱的事麻烦也多。

    几乎所有开设蒙学的武勋,跟当地的世家豪门都产生了冲突。

    不是在争抢有名望的先生上产生了冲突,就是在教授学问的时候产生了冲突。

    有人就问了,教授学问的时候怎么可能产生冲突呢?

    那就得好好的了解了解大唐的知识产权了。

    在大唐,有很多知识是人家世家豪门的不传之秘,很多在当地学习,并且学有所成的学子,或多或少都登门求教过。

    他们在成为了蒙学的先生以后,会下意识的宣讲人家的学问,然后就讲出事了。

    人家世家豪门不答应了,就开始闹了,开始找事了。

    比如,琅琊有位蒙学的先生在教授蒙童们写字的时候,下意识的传授的蒙童们王氏的笔法,被王氏知道了,就不答应了,就闹上门了。

    事情密报到朝廷的时候,还在闹。

    有人可能会觉得,临摹王氏书法的人在大唐有很多,为什么王氏不找其他人去闹呢?

    这就是阶级的问题。

    在大唐,有门第的人学习人家的学问,会获得极大的宽容,没门第的人学习人家的学问,会被人以窃学为名,喊打喊杀的。

    看似可以随便印刷,随便宣讲、随便学习的各种学问,其实是有门槛的。

    要越过这种门槛,只有两种方式,要么你是门槛里的人,要么你得重金求取,并且保证绝不外传。

    而这两点,没有一点是贫寒百姓能够满足的。

    这也是世家豪门把持学问,让自己一直处在智者位置上的一种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