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搜书 - 历史小说 - 马谡别传在线阅读 - 第327章 论功行赏(1)

第327章 论功行赏(1)

    李严能得到费观举荐,并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!

    实际上,无论是在荆州还是成都,李严表现出来的都是治理一方的才华,而在行军打仗方面,他从未涉足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初哥。

    刘璋也不是无人可用,只是因为他目前的处境不妙,有才能的人都看的非常清楚,没有人愿意出来趟这滩浑水,凭白得罪势头正盛的刘备,给自己留下后患。

    刘璋也不是唯才是用的人,他最担心的还是部下对自己的忠心。

    因此,每次派人出征,都是由他的亲信掌兵权。

    刘循败回,刘璝战死,刘家已经没有能够领兵之人,他把主意打到了亲戚的头上,才华出众的费观,就成为不二人选。

    费观与李严关系密切,自然知道他熟读兵书,且武艺高强,这才举荐他和自己一起领兵。

    李严不是自大之人,他可不认为凭他自己,就能够阻止刘备的进攻。

    他其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领兵出征,有两个主要原因:

    一是要偿还费观举荐自己的人情,二是想要表现出自己文武双全的才干。

    从荆州弃官投奔刘璋,李严也是得到了费观的推荐,才被刘璋任命为成都县令,表现出了他治理地方的杰出才干。

    李严自认文武双全,在治理地方上崭露头角,但他一直非常遗憾,没有机会领兵作战,能够在战场上留下自己的名声。

    这次费观推荐他为代护军,那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,自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
    其实,自从黄巾之乱以来,对他们这些领兵将领来说,战场上的胜败无关大局,只要能够在战场上保住性命,并表现出自己的才华,就不怕得不到重用。

    因此,李严虽然尽心尽力为刘璋而战,但并不需要患得患失,也不需要尽忠,现在既然进退不得,自然是保住性命为先。

    李严投效刘璋未久,也没有人说明心理负担,听完诸葛亮的喊话,他没有任何犹豫,也没有提出任何条件,直接下令全军投降,自己也下马卸甲投降。

    李严和黄忠的交战限于斗将,手下的军士并没有发生混战,都不曾伤害一人,诸葛亮赢得这场胜利,可谓兵不刃血。

    诸葛亮非常满意,收兵回营,引李严拜见刘备。

    刘备与李严只交谈了片刻,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投缘,对李严非常喜爱,一个身无寸功的降将,刘备直接任命他为裨将军。

    受到刘备如此厚待,李严投桃报李,主动向刘备请命道:

    “费观虽是刘益州的亲戚,但与我的关系非常亲密,他也不看好刘璋的前景,这次受命领军与主公对抗,并推荐我担任代护军,也是抱着“顺天命、尽人事!”的态度,我想前往军营,劝说费观率军投降。”

    刘备一向是用人不疑,他连居心叵测的泠苞都能放回,自然不怕李严有异心,即命李严以裨将军的身份,回营招降费观。

    费观这次应命前来与刘备交战,他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,他本来也投效刘备的心思,谁知道还没有正式开战,李严就被诸葛亮抓获,正不知如何是好。

    听到李严回来,马上放入营中,李严坦诚告诉费观,自己已经投效刘备,对费观劝道:

    “刘备仁义过人,宾伯应该早有耳闻,自不必我多说,刘璋前景不妙,你如果现在不降,战败以后,后果堪忧,对你本人和家族都非常不利!”

    费观也知道,现在手头还有两万多人,本钱不小,正是投效刘备的好时机,至少可以为家族带来很多好处,稍微沉吟了一下,就答应李严,率军投降。

    李严和费观相继投降,绵竹城内人心惶惶,但吴懿却沉住气,耐心等待刘备派人前来接收城池。

    对自己的前途,吴懿一点都不担心,因为这次诸葛亮能够擒获李严,他也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吴懿并没有对李严食言,他也亲自领兵来到了山谷,但他顺便通知了诸葛亮,魏延领军过来以后,他才领军退回绵竹,李严派出的探子,没有发现异常。

    费观、李严投降以后,刘备本来想要派一名使者通知吴懿,让他开城投降,却被法正拦住了,他对刘备说道:

    “吴懿虽然早有投效之心,但主公不能太过草率,那样吴懿就很没有面子,不如派我进去招降吧。”

    刘备猛醒过来,现在西川除了成都城以外,几乎大半落入自己的控制之中,法正因为顾忌名声,投效自己虽早,他在征讨刘璋过程中,并没有什么功劳,到时论功行赏,还真不好说。

    现在把劝降吴懿的功劳送给法正,也是恰到好处,于是,刘备大张旗鼓,派法正为使者,进入绵竹城中劝降。

    吴懿一见刘备给足了自己面子,自然是乐得其成,马上开门投降。

    刘备进入绵竹,与众将一起商议,准备分兵取成都。

    诸葛亮不想强攻成都,想要逼迫刘璋不战而降,就建议兵分两路。

    刘备亲自领军一路屯兵北门,诸葛亮领另外一路军马屯东门。

    刘备决定先礼后兵,要派人前往成都城内劝降。

    法正因为自己劝降刘璋不成,不认为刘备派一名使者就能说服刘璋,就出来进言道:

    “主公,现在派人进城劝降,有点为时过早,一旦被刘璋拒绝,反而不美!刘璋因为面子关系,不得不与主公死战,越到后来,死伤越大,双方所结的仇怨就越多,越是骑虎难下,到时造成双方损伤惨重,百姓流离失所,就算是杀了刘璋,也于事无补!”

    刘备一听,也是这个理!

    刘璋好歹也是一方诸侯,要让他出尔反尔,自然难度不小,就问法正道:

    “孝直,你认为什么时候才是劝降的最佳时机?”

    法正回答道:

    “马超才是主公劝降刘璋的关键!”

    一听法正如此说,刘备放下心来,因为马超早想归附自己,现在只要派一个使者通知,马超马上就会领军投降,但此事法正并不知情,刘备也想知道法正的心思,不由出言问道:

    “孝直此话怎讲?”法正却沉吟不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