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搜书 - 都市小说 - 大时代之巅在线阅读 - 第1695章 定制(下)

第1695章 定制(下)

    校内网是基石。

    就像一家药厂生产出了一款新药,按照科学的审批流程来走,要有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的临床验证。

    这个过程中,需要大量的志愿者试药。

    试药的风险很大,可能会遭遇很严重的副作用。国外的很多制药大厂,研发一款新药可能要花费几十亿美元,其中一半可能就花在了药物研发成功后的上市审批过程中,主要就是试药环节。

    这是拿生命在试。

    所以国外有很大一部分人,生活拮据了,或者缺钱了,就会冒险去试药,然后就可以赚到一大笔钱,改善生活。

    对新药来说,“试药”的过程很关键。

    可是,对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来说,都缺乏这样一个“试药”的过程。开发出一款产品之后,也不知道好不好,冒冒失失就直接推向市场了,就导致很多产品都是“毒药”,一败涂地。

    紫微星则不同,开发出的很多新产品,推出市场之后很大一部分都获得了成功,根据内部统计,成功率高达72.4%!

    这个数据,大概是bat这种同类的互联网巨头的10倍之多。

    背后的原因,就是校内网。

    大学生就是紫微星开发出“新药”的免费的志愿者,他们可以为紫微星的新产品“试药”。

    覃荷虽然加入校内网时间不长,但她已经深刻地理解了校内网这款产品的价值意义,通过定制服装这门生意,则可以最大化地把这样的试药价值发挥出来!

    服装定制的难点有很多,供应链管理、过长的交割周期、缺少的信用体系,以及消费者长时间拿不到货的耐心消耗。

    覃荷对这些问题都做了简短又全面的解释。

    接下来,就剩下最后一点了。

    “款式呢?定制服装的款式,要怎么选?”

    周不器提出了这个在他看来最复杂的问题。

    不过,覃荷不这么认为,笑着说:“这是最容易的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

    周不器只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生意,他没有过实地调研,对一些细节上的业务并不了解。

    覃荷则不一样,她在拍拍网工作的时候,曾走遍了粤东省的服装贸易产业,笑着说:“羊城有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,每天上新的服装种类,可能有五六千种。”

    “多少?”

    周不器愣了一下。

    张绪豪也以为自己听错了,“每天?每年吧?”

    覃荷哭笑不得,“是每天,羊城这边就一个服装贸易产区,就有超过几千家的供应商,都是小型的家庭作坊。每家做得都不太一样。”

    周不器不解,“款式呢?他们自己设计?那能设计出什么来?”

    覃荷深深地看他一眼,“大老板,全球每天更新的新款服装,大约是1万种。制衣作坊们不需要为款式绞尽脑汁,从国外的新款衣服里去借鉴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呃……”

    周不器这才记起来,以前石婧琳隐约好像提起过,说是服装设计的版权要求并不那么严格。

    别说国内的那些家庭作坊了,就算是现在全球第一大服装快消品牌西班牙服装巨头zara,每年推出的新款服装将近2万种。

    他们的设计师哪有这么多的精力?

    利用的也是抄袭、模仿的模式。

    去全球各大服装品牌中找灵感,稍作修改就成为zara自家推出的新款衣服了,“设计”一款新服装时间……可能也就半个小时。

    覃荷道:“服装设计的版型缺乏专利保护,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,更在意的是对商标品牌的保护,而不是对创意的保护。全世界的服装设计,都是相互借鉴、相互模仿。偶尔出现了一些设计争议,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花钱解决。”

    周不器道:“所以说,我国南方的那些制衣作坊,几乎每天都在更新着全球的服装新款。”

    覃荷笑笑,“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的运营模式是什么?采购方直接去制衣厂下单吗?”

    “去服贸批发市场。”

    “看样品?”

    “对,就是样品。”覃荷抿嘴一笑,“那些制衣作坊会照着一些看好的国外新款,做出一两件样品,去批发市场中展览。如果有采购方看上了某一个款型,就会直接下单,制衣作坊就会按照要求批量生产。”

    张绪豪这下算是听懂了,“其实也是定制模式。”

    周不器虽然没有实地考察过,但他比小张更有生活,解释道:“也算是定制,不过区别很大。校内团购要做的定制,是通过互联网平台,点对点地接触,直接把消费者和制衣厂连接起来。传统的采购模式不太一样,是采购方选品,然后向制衣厂下单定制。对采购方来说,就要承担很大的投资风险。”

    这种事,他太有体会了。

    因为他亲爹就干过这种事!

    话说90年代的时候,有一种生意模式很吃香,就是去南方批发服装,拉回到北方来卖,那真是跟抢钱一样。

    那个年代老百姓的见识还没有增长起来,很容易忽悠。

    老爸看别人做得挺好,也参与进去了。

    从爷爷那里要了100万,从南方批发了4万件衣服回东北,打算大赚一笔。

    然后,就砸在手里了,有2万多件衣服没卖出去。

    根本原因就是老爸不懂服装,他不会选品,只觉得款式新潮,就去大手笔地下单了。没想到当时东北的风气还偏老旧,那种过分大胆的设计风格并不受老百姓的喜欢。很多女孩子买了那种衣服,回家了都有可能会挨打。

    前前后后搞了5个多月,老爸亏了20万。

    从那以后,老爸就老老实实地在家族集团里当副总了,失去了老爷子的信任,成了没有实权的边缘人。

    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,归根结底就是这种传统模式无法做到点对点,中间商要自己去承担全部的投资风险,先自己掏腰包从厂家进货。

    卖出去了,就大赚。

    选品错了,卖不出去,中间商就只能自己承担亏损。

    校内团购过去不搞服装生意,也是选品这关不好解决。覃荷搞出来的这个定制模式就不同了,依靠着互联网的点对点属性,可以彻底避免这种选品上的风险!

    选品?

    校内网不选了!

    把所有的商品都挂在网上,有上千种之多!

    然后,让大学生们自己去选。

    选好了,校内网拿着后台数据的订单结果,去跟那些小家庭作坊们去下单。这个过程中就没有卖不出去导致库存滞压的风险了。

    张绪豪赞叹道:“校内网不参与选品,以平台模式来做这件事,的确是很好的思路。”

    覃荷笑道:“其实也要选,新款的服装太多了,每周可能都要有几万款。量太大了。校内团购想要把这个生意运作起来,需要安排很多工作人员,找一些服装模特,然后把图片挂在网上。这个工作并不难,可是量太大。我的计划是每半个月做一次服装团购,每次上新5000款。这5000款就需要我们精挑细选才行。这么大规模地选品,出错的概率可以降到最低。”

    “5000款……”这可够多了,周不器有些担心,“如果某几款的数量太少,只有几件十几件,怎么办?”

    覃荷道:“可以有数量限制,暂定发起团购的保底订单量是300件。如果不足,则退款取消订单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周不器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覃荷道:“据统计,现在全国有2万多名大学生,依靠着校内网在线下兼职。网上兼职的就更多了,可能会有上百万。摆一个地摊卖服装,可能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。”

    周不器皱眉道:“很多大学生没经验,要是下单过多又卖不出去,会蒙受很大的损失,要谨慎!”

    张绪豪很坚决地说:“不行,不能支持大规模地退货。没风险的生意,就不叫生意。校内网如果帮大学生把校园创业的风险都承担了,会不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创业。单品可以退货,大批量的订货,不能退。”

    大学创业的人其实很多,只不过很多都是些很小的项目。

    比如去花店购置一批鲜花,节日的时候在校园地推;比如去批发市场购买一些小摆件,在校园里摆个摊售***如周不器当初搞过的在校园里卖电话卡。

    其实都有风险。

    卖不出去砸手里了,就很麻烦。

    可创业本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80后、90后的这批创业家们,他们的创业生涯无一例外都是从大学校园里开始的。校园创业往往都是小打小闹,赚也赚不到多少,亏也亏不了太多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是体验这个过程,理解创业的精神。

    校内网如果把他们的风险担当给剥夺了,其实不是在帮他们,反而会为他们日后的创业制造困境。

    覃荷道:“我觉得这点很重要,校内网选择的策略我不太认同。鼓励大学生在校兼职,培养工作能力,这是好的。可我认为应该收缩业务,在大四以前减少校外兼职。但凡发生一起意外事件,都会不利于校内网的长期性价值。所以大学生在下单购买定制衣服的时候,要有数量限制,同款型最多买2件。单个用户最多可以下单10件。用规模来限制大学生在校外摆地摊卖衣服。”

    周不器看向了张绪豪,“你说呢?”

    张绪豪很认同,“到了现在这个阶段,校内网应该尽量地避免来自校园之外的干扰,要进一步地强化大学生这个身份的门槛。就像你说的,做生意就是要反着来、逆着来。同类的产品,都是在不断地扩大用户群,校内网一定要守护好大学生这个基本盘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